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教学计划

数学教学计划

时间:2024-05-20 22:06:13
【推荐】数学教学计划范文锦集6篇

【推荐】数学教学计划范文锦集6篇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不经意间,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抒写新的篇章,现在就让我们好好地规划一下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教学计划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教学计划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教学计划 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标教材五年级上册《数学》105-108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2、过程与方法:观察、比较、讨论,经历“认知冲突——否定——建构新概念”的探究方法,感受引入中位数这个统计量的必要性。

3、情感与态度: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统计意识,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明确中位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在描述一组数据特征方面的差异,对统计数据多角度、全面的分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这是老师统计到的我班跳绳组同学的成绩。(示表一)

(表一)

姓名 李明 陈东 刘云 马刚 王路 张同 赵方

成绩 175 164 120 117 113 112 109

问:想一想用什么数表示他们跳绳的一般水平呢?

→还记得平均数怎么算吗?

2、(示表二)

姓名 李明 陈东 刘云 马刚 王路 张同 赵方 平均数

成绩 175 164 120 117 113 112 109 130

问:对照平均数,仔细观察每个同学的成绩,试试能有什么发现?

→是啊,平均数怎么会比大多数同学的成绩都高呢?

为了便于观察,下面看→跳绳组成绩条形统计图:

→分析的好!

→像这样,当一组数据中出现特别偏大的数时,平均数受到影响,明显偏高↑偏大,已经偏离了大部分人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用平均数表示他们的〈一般水平〉还合适吗?

→那在这里(示表四)用哪一个数代表他们的一般水平更合适呢?

→那在这里,用哪一个数代表他们的一般水平更合适呢?

(表四)

姓名 李明 陈东 刘云 马刚 王路 张同 赵方

成绩 175 164 120 117 113 112 109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认识中位数

1、比一比,找一找。

比117大的有3个数,比117小的也有3个数,用117代表中等水平,也就是一般水平。在统计中,我们把117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示表五)

(表五)

姓名 李明 陈东 刘云 马刚 王路 张同 赵方

成绩 175 164 120 117 113 112 109

2、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中位数?

总结:只要是按顺序排列,中间位置的数就是〈中位数〉,它代表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过:下面是跳远组同学的成绩:

姓名 李明 陈东 刘云 马刚 王路 张同 赵方

成绩 2.91 2.82 2.84 2.01 1.84 2.94

(1)、分别求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

(2)、用哪个数代表这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更合适?

(1)平均数是多少?

找中位数遇到问题了是吗?

首先要把数据怎么办?→示表:

1.84 2.01 2.82 2.84 2.91 2.94

→中间有两个数,哪个是中位数?

→就用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2=()

总→当一组数据是偶数个时,中位数是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2)、平均数是2.56,中位数是2.83。

→用哪个数代表他们跳远的一般水平更合适?为什么?

→是呀,平均数比大多数人的跳远成绩都低了?什么原因?

这里出现两个特别〈偏小〉的数,使平均数降低了。

比大部分人的成绩都低,所以,用中位数代表跳远成绩的一般水平更合适。

(3)、现在请你对比平均数和中位数,它们有什么不同?

↑偏大

平均数

↓偏小

↗不受偏大、偏小数的影响,

↘在一组有序数据的中间,代表这组数的一般水平。

假如一组数中没有偏大数,也没有偏小数,平均数会怎样?

↓请看

下面是同学们1分钟仰卧起坐的成绩,请完成表格

平均数中位数

32.532

↘↙

(1)为什么这么接近?

(2)现在你认为哪个数表示一般水平合适?

总:当一组数中没有偏大、偏小数时,平均数与中位数都可以表示一般水平。

↓过:通过以上活动,同学们对中位数有了更深的认识,明确了它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分析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分析与推测:

知道了什么?第几名?

↓过:看来,中位数就是一组数据的分水岭。它代表了一组数据的中等水平,也就一般水平。

可是,你们知道吗?→

3、调查与思考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让生说收获感想。

数学教学计划 篇2

一、教材分析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

进一步认识亿以内的数并了解其在实际生活意义,掌握大数读写的方法,认识近似数及其作用。

2、第三单元“乘法”

三位数乘两位数,对一些较大的数进行估计,认识计算器以及运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3、第五单元“除法”

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数量关系,探索商不变规律以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4、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

认识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负数,对此学生已经积累了比较多的生活经验。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线与角”

线段、射线与直线的认识,平行线与垂线的认识,平角、周角的认识,以及用量角器量角与画角。

2、第四单元“图形的变换”

体会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90度)、平移可以设计出一个美丽图案。

3、第六单元“方向与位置”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某一点的位置,根据方向(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三)统计与 ……此处隐藏3303个字……3次,要求:每次集体备课前,每位成员都要研读教材,主备者拿出第一稿,其他成员认真研读教案,根据自己对教案的解读在集体备课时提出修改意见,主备者认真记录形成第二稿,并对电子稿进行修改,形成第三稿,再分发给组内成员。

组内成员再根据自己的班情和对教材的理解进行调整。细化集体备课的过程指导,集体备好课后再延伸到上课、评课,使集体备课不是只停留在“备”字上,而是真正做到备课是为了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着重围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挖掘学生创新潜能”等一系列问题展开讨论研究,以进一步增强教师为学生学服务的意识,探索出一条学生“能学、会学、学得主动、学得扎实、学得有情趣”的有效途径,努力做到每节课成为每位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的广阔天地。

2、落实教学常规:突出备课主题,备课形式可以是手抄、电子稿、活页备课。教案设计要有教材及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包括作业设计)、板书、反思等。

3、开展作业互查交流活动,每位教师自命题一份试卷,教师之间开展公开教学活动。

九月份:

1、阅读教材和教师用书,分析教材,讨论、制订数学教学计划及教研计划。

2、传达教研组长会议精神。

3、确定研究课人员、时间及内容。

4、期初工作检查。(重点:计划、备课)

5、集体讨论:第一、二单元教材分析

6、抓好学生的课堂常规,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十月份:

1、专题学习会

2、集体讨论:第三、四单元教材分析

3、集体备课

4、教学常规督查活动

十一月份:

1、集体讨论:第五、六单元教材分析

2、专题学习会

3、期中教学常规检查——备课、学生作业

4、集体备课

十二月份:

1、集体讨论:第七、八单元教材分析

2、专题学习会

3、教学常规检查——作业批改、分析

4、集体备课

一月份:

1、集体讨论:第九单元教材分析

2、讨论制定期末复习计划

3、期末教学常规考核

4、备好、上好试卷讲评课

数学教学计划 篇6

一、学情分析

本班共33人,同学们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觉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少数学生在计算速度、正确性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图形的运动(一),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数学广角——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4、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决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5、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6、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7、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8、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9.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1、除法和混合运算。2、万以内数的认识。3、用数学解决问题。

难点: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五、教学设想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2、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3、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4、结合课题,在课堂交流和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做些调查、分析,进行一些尝试。

5、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时进行课堂教学的总结反思。

6、注意将数学的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创设生活化课堂情境,将教学内容中的数学问题生活化。

7、注意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8、严格抓好学生的课堂学习习惯。倾听,合作,表达等习惯的培养。

9、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重视培养问题意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还应加强指导,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相关信息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10、在处理教材时,注意教学目标的正确定位。不要随意拔高和降低难度。

六、不断学习,研究课标

1、深钻教材,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备好课,好课,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

2、改进课堂教学,加大课堂密度.运用激活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及时反馈,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4、注意落后生的辅导工作,力争使他们逐步赶上来.

5、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的训练,并注意他们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推荐】数学教学计划范文锦集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